國際油價近期漲勢難改 原油市場仍動蕩不安
2016年4月11日 來源:防爆云平臺--防爆產業(yè)鏈一站式O2O服務平臺 防爆電氣、防爆電機、防爆通訊、防爆空調 瀏覽 2204 次
鑒于供需失衡格局短時間不能得到有效緩解,不要指望原油價格回到每桶百美元的高位,年均價或將位于每桶40美元左右。而一旦中東地區(qū)政局突變,不排除快速反彈到每桶45至55美元的可能性。而若伊朗和美國出口大增,也不排除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的可能。
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周三創(chuàng)下了三周來的單日漲幅。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出人意料大降,而煉廠需求則有所增長。于是紐約商業(yè)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于每桶37.75美元,上漲1.86美元。
全球油價從“二時代”過渡到“三、四時代”,也釋放了全球經濟企穩(wěn)向好的趨勢。但是,無論是歐佩克國家還是其他產油國,不要指望原油價格回到每桶百美元的高位。
國際原油市場經歷了2015年的超級寒冬,綜合來看,供給過剩、需求疲軟是造成這波漫漫下跌趨勢的主要原因。去年全球日均原油供應量過剩200萬桶,較2014年增加了一倍,是近幾年來值,可以預期,這個因素在今年仍將起主導作用,這就決定了油價維持震蕩的大概率。此外,美元漸進升值、地緣政治風險等也將對國際油價波動產生影響。
2015年之前,世界原油產量增長主要來源于非歐佩克國家,2008年以來原油供給量穩(wěn)定在每天5000萬桶以上,其中很大程度是因為頁巖油產量增加。油價暴跌后,高成本導致頁巖油生產降溫,美國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石油產量增速顯著下滑,據油服公司貝克休斯數據,截至3月11日當周,美國鉆井平臺連續(xù)第九周下降至386座。可以預期2016年在低油價影響持續(xù)發(fā)酵之下,美國石油產量將進一步下降,國際能源署(IEA)公布的報告稱,今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會降至每天60萬桶,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產商不斷提高開采技術水平、削減成本,生產商對于低油價的忍耐度將會擴大,因此產量大減可能性較小。同時,一旦油價回升,非歐佩克國家將迅速擴大產出,從而限制油價回升幅度。另外,去年底美國出口禁令的解除雖然不會對實際供應量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仍會加重市場對石油供過于求的擔憂情緒,從一定程度上也會打壓油價。
盡管此前俄羅斯和部分OPEC成員國承諾達成“凍結產量”協議,將石油產量維持在今年1月的水平,但這已接近歷史產量,這暗示了石油產量仍將處于高位。同時雙方減產意愿并不強烈,俄財政預算很大程度倚仗石油出口收入,而盧布貶值也部分對沖了成本,俄對石油的供給彈性明顯增大。沙特石油部長在出席IHSCERAWeek年度會議時明確表示不會削減原油產量,誰都不想丟失市場份額的僵持局面短期內很難打破。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伊朗重返石油舞臺,從2012年1月到今年1月,伊朗石油出口從每日250萬桶銳減至平均每日約100萬桶,國際制裁解除后,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已增加50萬桶,伊朗甚至表示在秋季之前將其原料石油的出口量增加到每日200萬桶,重新奪回市場份額。這無疑會對本已過剩的石油供給造成更大沖擊,更會加劇市場競爭,令油價進一步承壓。
環(huán)視今年的全球經濟,眼下美國依然保持強勢,歐元區(qū)、日本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等都差強人意,整體經濟形勢遏制了石油需求的反彈。美國經濟雖然整體向好,但卻不一定能帶動石油需求大幅增長。美國石油學會(API)新數據顯示,截至上月中旬,美國原油庫存總量升至5.23億桶的歷史新高。不僅如此,隨著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及替代能源的快速發(fā)展,也會導致其石油需求量下降。
近年來,新興經濟體發(fā)展強勁,支撐了石油需求的快速上漲。但2014年以來,各大新興經濟體及發(fā)展中國家等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巴西2014年經濟僅增長0.15%,2015年更萎縮了4.08%,是自1990年以來差的一年,并且出現了惡性通脹和失業(yè)率攀升;俄羅斯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2014年下降3.7%,不僅通脹率高企,消費和商業(yè)信心指數也持續(xù)下滑;而中國的轉型陣痛期也將限制石油需求的增長。
歐元區(qū)和日本的經濟形勢同樣不支撐石油需求的增長。據新的PMI數據,歐元區(qū)2月PMI數值降至52.7,創(chuàng)13個月以來水平,基于去年一整年的寬松刺激政策,歐元區(qū)經濟復蘇依然偏弱。而日本2月15日發(fā)布的2015年10月至12月國內生產總值快報值顯示,時隔兩個季度后,GDP再次負增長。
自2015年底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25個基點之后,美元進入了新一輪加息周期,盡管預期加息進程緩慢,受累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美元升值周期將相對拉長,但只要美國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趨勢不改,美元升值預期就能穩(wěn)定,這將令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油價繼續(xù)承壓。
另外,受供應過剩、需求疲軟的大環(huán)境影響,去年突發(fā)性政治事件對油價波動的影響大幅減弱,而隨著供需面改善,今年突發(fā)性事件對油價的干擾能力或將增強。今年1月,中東地區(qū)由教派沖突引發(fā)的地緣政治風險爆發(fā),沙特及盟國巴林和蘇丹先后與伊朗斷交,引發(fā)國際原油市場震動,油價跳漲3%。如果今年再爆發(fā)中東地區(qū)地緣沖突、恐怖襲擊事件,將從一定程度上擾亂油市,間歇性助推油價反彈。不過,由于供需矛盾突出,助推全球油價趨勢性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此看來,鑒于今年石油供給繼續(xù)增長及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需求的整體疲軟,供需失衡格局短時間內不能得到有效緩解,油價恐怕仍會在低位震蕩,年均價將位于每桶40美元左右。而一旦中東地區(qū)政局突變,歐佩克國家減產協議落實,不排除其助推油價快速反彈到每桶45至55美元的可能性。同時,若伊朗和美國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也不排除油價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