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供熱將打“組合拳”
2016年5月18日 來源:防爆云平臺--防爆產業(yè)鏈一站式O2O服務平臺 防爆電氣、防爆電機、防爆通訊、防爆空調 瀏覽 2310 次 評論 0 次
“在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技術層面,目前大量的技術還難以達到采納要求,缺乏切實可信的技術經濟參數。針對多種能源的優(yōu)化組合方案研究在國內是十分欠缺的?!苯眨谥袊稍偕茉垂岷头植际侥茉唇涣髌脚_(RHD)成立大會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為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大氣污染,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要形成合力,助推城市供熱的清潔化升級。
據RHD牽頭單位北京華建網源電力設計研究所所長王新雷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供熱主要依靠以煤炭為代表的化石燃料,導致環(huán)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正不斷加劇。伴隨太陽能、地熱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供熱方式的日漸成熟和分布式能源在供熱領域應用的延伸,“綜合化的新型能源系統(tǒng)將提供更加綠色、清潔、低碳的供熱方式,這也是成立RHD的目的所在?!?/span>
結合國內城市供熱現狀,可再生能源供熱的發(fā)展需要依靠高效率的多能互補。梁志鵬指出,可再生能源供熱除太陽、地熱能和生物質外,可以更多引入電供熱?!霸诳稍偕茉措娏^剩地區(qū),可將電力轉化為熱能并通過熱泵提高供熱效率。如果此類技術得到良好應用,效率甚至會高于單純利用煤炭、天然氣燃燒發(fā)電。所以,‘電+熱泵’的供熱方式應當優(yōu)先推廣應用。”梁志鵬同時強調,目前,國內的可再生能源供熱只是緩解環(huán)境污染的手段之一,可以在小范圍內試點推行,但在以北京為代表的大型城市中,“完全進行單純的可再生能源供熱并不現實,還需要依靠熱電聯(lián)產、天然氣供熱等多種手段?!?/span>
同樣,在世界范圍內,系統(tǒng)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熱也越來越受關注。據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tǒng)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部主任、歐洲可再生能源供熱制冷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RHC)主席Grehard Stryi-Hipp介紹,2014年歐洲可再生能源供熱和制冷的占比已達到17.7%,目標到2040年歐洲的供熱和制冷將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在能源利用和相關技術的跨領域組合上,RHC正在致力于推動區(qū)域供熱與制冷、熱能存儲、綜合動力系統(tǒng)與熱泵等技術的應用。Grehard Stryi-Hipp表示,把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高效組合,實現跨領域的應用是RHC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zhàn)?!袄?,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開發(fā)、標準化程度的提升、綜合成本的降低等都是需要切實考慮的問題。”
除了技術上的融合交叉,可再生能源在供熱領域的應用也迫切需要政策上的“組合拳”。與會者普遍表示,當前我國相關領域的政策尚處于分散化、碎片化的階段。以地熱供暖/制冷為例,國家地熱能中心相關負責人劉金俠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地熱能的開發(fā)利用管理職能分布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及水資源管理的相關部門,“開發(fā)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在多個部門交叉的情況下,有時很難快速、有效地解決”。劉金俠認為,應在國家層面明確地熱能利用的管理部門,同時開發(fā)協(xié)同管理的有效機制,“例如,在京津冀范圍內成立地熱能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常設機構,研究相關領域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綜合協(xié)調開發(fā)利用中的各種問題?!睘榇耍跣吕滓脖硎?,RHD將從相關研究和工程建設兩方面入手,整合可再生能源供熱和分布式能源領域的技術和政策建議?!×頁褐均i透露,為促進“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供熱的發(fā)展和綜合利用,RHD將在國家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的框架下,嘗試推動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地區(qū)和示范工程的建立?!跋M痉兜貐^(qū)主要集中在三個區(qū)域,即寒冷的北方地區(qū)(東北、內蒙古、西北)、空氣污染嚴重的京津冀地區(qū)和供熱需求不斷提升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